米乐(中国大陆)M6·官方网站

2024年伺服系统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米乐官网

news

行业动态

2024年伺服系统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者:小编 时间: 2024-10-19

  米乐登录入口

2024年伺服系统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1)

  伺服系统是指以位置、速度、转矩为控制量,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精密制造和柔性制造的核心技术。该系统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及反馈传感器(如编码器)组成,可广泛应用于对定位精度和运转速度要求较高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如机床工具、纺织机械、电子制造设备、医疗设备、印刷机械及工业机器人等。

  伺服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按驱动元器件划分,包括步进式、直流电机、交流电机伺服系统;按结构特点划分,有单回、多回、开环和闭环的伺服系统;按组成元件划分,有电气伺服系统、液压伺服系统、电气-液压和电气-电气伺服系统。此外,伺服系统还可以分为通用伺服系统和专用伺服系统。通用伺服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包装、物流、3C电子、锂电池、机器人等;专用伺服系统则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矿山机械、缆车索道、电梯等领域。

  伺服系统行业的产业链结构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伺服系统生产商和下游伺服系统应用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磁性材料、转换器、编码器、五金件、传感器等原材料;中游伺服系统生产商负责伺服电机、驱动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制造;下游应用商则涵盖机床工具、工业机器人、纺织机械、电子制造设备、医疗设备、印刷机械等各个领域。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伺服系统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2022年全球伺服系统市场规模约为18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为5.6%。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伺服系统市场需求尤为旺盛。截至2022年底,中国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到约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0亿元人民币左右,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2%。

  中国伺服系统市场主要分为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和国产品牌三大阵营。外资品牌如西门子、松下、安川电机和三菱等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内品牌如汇川技术、台达、禾川科技、信捷电气等通过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迅速扩张,并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国内主要厂商在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性能、控制算法、低延迟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等,为伺服系统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多个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措施,如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发展,伺服系统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智能伺服系统采用先进控制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自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提高了生产灵活性和运营效率。此外,伺服系统的集成化与模块化设计也是响应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有效策略。

  伺服系统凭借其高效、精确的特点,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制造业是伺服系统应用市场的最大份额,约占60%。随着工业4.0概念的推广和智能制造需求的不断上升,伺服系统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物流仓储等领域,伺服系统的应用尤为广泛。

  尽管伺服系统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技术壁垒较高,新进入者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打破现有市场格局。另一方面,国际竞争加剧,国内厂商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然而,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概念的深入推进,伺服系统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伺服系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伺服系统产业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精确地控制机械部件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以其高精度、高响应性和稳定性,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资品牌如西门子、松下、安川电机和三菱等,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国内品牌如汇川技术、台达、禾川科技、信捷电气等,通过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迅速扩张,并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

  汇川技术:是国产伺服系统的领军企业,其伺服系统营收较高,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已达到国产品牌第一。汇川技术不仅在中低端市场有竞争力,还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该公司注重技术研发,提前布局新能源赛道,并在工控芯片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提前备货,保障了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

  其他国内品牌:如禾川科技、雷赛智能、信捷电气等,虽然营业收入相对较低,但也在不断努力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份额。这些企业主要通过性价比优势和服务优势,在细分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智能化:通过采用先进控制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伺服系统能够实现自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提高生产灵活性和运营效率。

  集成化与模块化:有助于简化机械设计和安装过程,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成本。模块化设计支持按需定制和快速扩展,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高性能化:高动态响应能力、快速精准定位是伺服系统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电机能够满足复杂加工、高速自动化装配线和精密定位的需求。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和新兴行业的崛起,伺服系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以及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等因素的推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国产品牌崛起:随着国产伺服系统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市场认可度的提高,国内品牌将在更多领域取代外资品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技术差距:虽然国产伺服系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外资品牌相比,在整体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伺服系统企业的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以保持竞争力。

  供应链风险:伺服系统上游原材料包括稀土磁材、硅钢金属等,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供应链不稳定的影响,可能存在供应链风险。

  欲获悉更多关于伺服系统行业重点数据及未来发展前景与方向规划详情,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4-2029年伺服系统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本文由:米乐M6,米乐官方网站,米乐登录入口提供

热线:020-366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