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 提出了一种 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包括电机主体、 设置在 电机主体内侧的电机轴、 安装在电机轴后侧端的 风扇、 安装在风扇后侧中心位置的变频部件、 以 及套设在风扇与变频部件的外侧并与电机主体 固定连接的后壳;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风扇中心 位置的管套内腾出一段空间, 且管套在该段空间 内设置放置槽, 而在后壳内侧中心位置设置筒 体, 筒体内装有附带变频器的导热件, 可使变频 器插入至放置槽内, 筒体与管套之间通过隔离件 隔开, 以减小摩擦损耗, 同时变频器通过限位环 夹紧而限位在放置槽内, 以保持变频器的安装稳 定性, 而变频器与扇叶同心设置,
3、 解决了相关技 术中变频器的偏向设置会对扇叶的转动造成干 扰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218920198 U 2023.04.25 CN 218920198 U 1.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包括电机主体(1)、 设置在电机主体(1)内侧的电机轴 (11)、 安装在电机轴(11)后侧端的风扇(2)、 安装在风扇(2)后侧中心位置的变频部件(4)、 以及套设在风扇(2)与变频部件(4)的外侧并与电机主体(1)固定连接的后壳(3), 其特征在 于, 所述风扇(2)包括盘盖(21), 所述盘盖(21)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管套(24), 所述管套 (24)通过连接件固定在
4、电机轴(11)的端部, 所述管套(24)的后侧端开设有放置槽(25), 所 述变频部件(4)包括固定在后壳(3)内侧中心位置的筒体(41)、 设置在筒体(41)内侧的导热 件(42)、 以及固定在导热件(42)上的变频器(43)、 套设在筒体(41)外侧的滤筒(44), 所述变 频器(43)插入至放置槽(25)内, 所述筒体(41)与管套(24)之间通过隔离件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 一法兰盘(12)与第二法兰盘(22), 所述第一法兰盘(12)固定在管套(24)的前侧端, 所述第 二法兰盘(22)固定在电机轴(11)的后侧端,
5、 所述第一法兰盘(12)与第二法兰盘(22)通过螺 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41)的外 侧面设有环形凹槽(411), 所述环形凹槽(411)内开设有与筒体(41)内侧相通的通气孔 (4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41)的内 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件(42)包 括固定盘(421), 所述固定盘(421)滑动套设在筒体(41)内, 所述固定盘(421)的后侧面固定 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热片(4
6、22), 所述变频器(43)固定在固定盘(421)的前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筒(44)固定 套设在环形凹槽(411)内, 所述滤筒(44)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过滤孔(4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件包括衬 垫(27), 所述衬垫(27)固定在管套(24)的后侧面, 所述衬垫(27)上嵌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 的滚珠(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盖(21)的后 侧面固定有若干个环形设置的叶片(23)。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7、CN 218920198 U 2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 具体的, 涉及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不仅保持了传统永磁直流电机良好的动、 静态调速特性, 且结 构简单、 运行可靠、 易于维护, 其应用也从最初的军事工业, 向航空航天、 信息、 家电以及工 业自动化领域迅速发展。 而且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变频调速电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变频调速电机需要变频器, 现有系统变频器和电机要分开安装, 而在很多场合对设备 的体积大小有严格限制, 如何合理安放变频器是个很大的问题。 0003 为此申请号为CN
8、5.1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包括 壳体; 所述壳体侧壁上连接有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与壳体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安装槽, 所述安 装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挡板, 所述壳体上连接有支撑板与变频器, 所述挡板上开设有通孔, 所 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杆, 所述滑杆底端连接有滑块与限位块, 所述安装板上连接有配合 板, 所述挡板顶面端部设置有卡块, 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卡槽; 该电机通过设置壳体内部的 结构, 使得变频器能够有效的安装在壳体内部, 提高了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使得电机结 构更加紧凑, 且能对变频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同时变频器在维修更换时也方便快捷, 大 大
9、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果与使用寿命。 0004 然而在实施相关技术中发现上述电机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电机的变频器是偏向设 置在壳体的一侧内壁上, 由于该处位置会对扇叶的转动造成干扰, 对空气造成阻流, 耗能增 加的同时, 进而影响散热的稳定性, 对扇叶的损耗增加, 缩短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变频器的偏向设 置会对扇叶的转动造成干扰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包括电机主体、 设置在 电机主体内侧的电机轴、 安装在电机轴后侧端的风扇、 安装在风扇后侧中心位置的变频部 件、 以及套设
10、在风扇与变频部件的外侧并与电机主体固定连接的后壳, 所述风扇包括盘盖, 所述盘盖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管套, 所述管套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电机轴的端部, 所述管 套的后侧端开设有放置槽, 所述变频部件包括固定在后壳内侧中心位置的筒体、 设置在筒 体内侧的导热件、 以及固定在导热件上的变频器、 套设在筒体外侧的滤筒, 所述变频器插入 至放置槽内, 所述筒体与管套之间通过隔离件隔开。 0007 优选的,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 所述第一法兰盘固定在管套 的前侧端, 所述第二法兰盘固定在电机轴的后侧端, 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通过螺 栓连接。 0008 优选的, 所述筒体的外侧面设有环
11、形凹槽, 所述环形凹槽内开设有与筒体内侧相 通的通气孔。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8920198 U 3 0009 优选的, 所述筒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0010 优选的, 所述导热件包括固定盘, 所述固定盘滑动套设在筒体内, 所述固定盘的后 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热片, 所述变频器固定在固定盘的前侧面。 0011 优选的, 所述滤筒固定套设在环形凹槽内, 所述滤筒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 过滤孔。 0012 优选的, 所述隔离件包括衬垫, 所述衬垫固定在管套的后侧面, 所述衬垫上嵌设有 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滚珠。 0013 优选的, 所述盘盖的后侧面固定有若干个环形设置
12、的叶片。 001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5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管套的前侧端设置第一法兰盘, 电机轴的后侧端设置第二法 兰盘, 且通过螺栓将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连接, 相对现有技术来说, 可在风扇中心位置 的管套内腾出一段空间, 且管套在该段空间内设置放置槽, 而在后壳内侧中心位置设置筒 体, 筒体内装有附带变频器的导热件, 可使变频器插入至放置槽内, 筒体与管套之间通过隔 离件隔开, 以减小摩擦损耗, 同时变频器通过限位环夹紧而限位在放置槽内, 以保持变频器 的安装稳定性, 而变频器与扇叶同心设置, 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变频器的偏向设置会对扇叶 的转动造成干扰的问题。 附图
13、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扇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扇另一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频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变频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 1、 电机主体; 11、 电机轴; 12、 第一法兰盘; 2、 风扇; 21、 盘盖; 22、 第二法兰盘; 23、 叶片; 24、 管套; 25、 放置槽; 26、 滚珠; 27、 衬垫; 3、 后壳; 4、
14、 变频部件; 41、 筒体; 411、 环形 凹槽; 412、 通气孔; 413、 限位环; 42、 导热件; 421、 固定盘; 422、 导热片; 43、 变频器; 44、 滤筒; 441、 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与图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变
15、频电机, 包括 电机主体1、 设置在电机主体1内侧的电机轴11、 安装在电机轴11后侧端的风扇2、 安装在风 扇2后侧中心位置的变频部件4、 以及套设在风扇2与变频部件4的外侧并与电机主体1固定 连接的后壳3, 电机主体1为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 风扇2包括盘盖21, 盘盖21的后侧面固 定有若干个环形设置的叶片23, 电机轴11工作时可驱使盘盖21同步转动, 进而由叶片23快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8920198 U 4 速旋转, 产生空气流动, 起到散热作用, 盘盖21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管套24, 管套24通过 连接件固定在电机轴11的端部, 连接件包括第一法兰盘12与第二法
16、兰盘22, 第一法兰盘12 固定在管套24的前侧端, 第二法兰盘22固定在电机轴11的后侧端, 第一法兰盘12与第二法 兰盘22通过螺栓连接, 相对现有技术来说, 可在风扇2中心位置的管套24内腾出一段空间。 0025 请参阅图3与图4, 管套24的后侧端开设有放置槽25, 变频部件4包括固定在后壳3 内侧中心位置的筒体41、 设置在筒体41内侧的导热件42、 以及固定在导热件42上的变频器 43、 套设在筒体41外侧的滤筒44, 导热件42包括固定盘421, 固定盘421滑动套设在筒体41 内, 固定盘421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导热片422, 筒体41的内侧固定连接 有限位环4
17、13, 变频器43固定在固定盘421的前侧面, 固定盘421与导热片422均采用导热性 能好的材料, 如铜片、 铝片等, 能够将变频器43工作产生的热量吸收并发散至后方空间内, 随着气流流动送出后壳3外。 0026 请参阅图5, 筒体41的后侧面封闭, 筒体41的外侧面设有环形凹槽411, 环形凹槽 411内开设有与筒体41内侧相通的通气孔412, 滤筒44固定套设在环形凹槽411内, 滤筒44上 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过滤孔441, 可通过通气孔412与过滤孔441起到流通作用, 同时可 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避免灰尘进入筒体41内, 影响对变频器43的散热。 0027 变频器43插入至
18、放置槽25内, 筒体41与管套24之间通过隔离件隔开, 隔离件包括 衬垫27, 衬垫27固定在管套24的后侧面, 衬垫27上嵌设有若干个环形分布的滚珠26, 筒体41 与衬垫27上的滚珠26接触, 减小摩擦损耗。 0028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通过在管套24的前侧端设置第一法兰盘12, 电 机轴11的后侧端设置第二法兰盘22, 且通过螺栓将第一法兰盘12与第二法兰盘22连接, 相 对现有技术来说, 可在风扇2中心位置的管套24内腾出一段空间, 且管套24在该段空间内设 置放置槽25, 而在后壳3内侧中心位置设置筒体41, 筒体41内装有附带变频器43的导热件 42, 可使变频器43
19、插入至放置槽25内, 筒体41与管套24之间通过隔离件隔开, 以减小摩擦损 耗, 同时变频器43通过限位环413夹紧而限位在放置槽25内, 以保持变频器43的安装稳定 性, 通过通气孔412与过滤孔441起到流通作用, 同时可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避免灰尘 进入筒体41内, 影响对变频器43的散热。 0029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18920198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6 CN 218920198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7 CN 218920198 U 7 图3 说明书附图 3/5 页 8 CN 218920198 U 8 图4 说明书附图 4/5 页 9 CN 218920198 U 9 图5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0 CN 218920198 U 10
本文(永磁无刷直流变频电机.pdf)为本站会员(南***)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本文由:米乐M6,米乐官方网站,米乐登录入口提供